制冷循環器水路堵塞會導致散熱效率下降、設備過載甚至故障,核心防堵邏輯是“源頭過濾+定期清潔+水質控制”,具體方法按“日常預防、定期維護、特殊場景處理”分類詳細說明:
一、日常預防:從源頭減少堵塞隱患
嚴控補水水質:優先使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,避免自來水(含礦物質、雜質)直接注入。若只能用自來水,需先經軟化處理(安裝軟水器),降低鈣鎂離子含量,減少水垢生成。
安裝多級過濾裝置:
進水口加裝Y型過濾器(濾網精度20-40目),攔截大顆粒雜質(如鐵銹、泥沙),定期清理濾網沉積物。
循環管路中串聯精密過濾器(精度5-10μm),過濾細小懸浮顆粒,防止進入換熱器、閥門等關鍵部件。
規范補水操作:補水時避免水流過快,防止管路內沉積的雜質被沖起;補水至規定液位后,及時關閉補水閥,避免溢水攜帶外部雜質進入系統。
保持環境清潔:循環器周邊避免堆放粉塵、雜物,定期清理設備表面及進水口附近的灰塵,防止雜質通過通風口或開蓋時混入水路。
二、定期維護:主動清除潛在堵塞物
定期排污沖洗:
每周打開管路最低點的排污閥,排放部分污水(約占總水量的10%-20%),帶出底部沉積的雜質和水垢。
每月進行一次管路沖洗:關閉設備,斷開關鍵部件(如換熱器)的連接,用高壓水流反向沖洗管路,清除內壁附著的軟垢和雜質。
清潔核心部件:
每月拆卸清洗過濾器濾網,用毛刷清除附著物,必要時用5%稀鹽酸浸泡10-15分鐘(去除水垢),沖洗干凈后晾干裝回。
每3-6個月拆洗換熱器、冷凝器的換熱管:用高壓水槍沖洗管內,或用專用清洗刷(匹配管徑)往復擦拭,去除管內結垢和堵塞物。
添加水質穩定劑:
按水量比例添加緩蝕阻垢劑(如聚磷酸鹽、有機膦酸鹽),抑制水垢生成和金屬腐蝕,每月檢測水質硬度,按需補充藥劑。
若水路出現輕微微生物滋生(如水體發綠、有異味),可添加適量殺菌滅藻劑(如二氧化氯),每周一次,每次添加后靜置2小時再排污。
三、特殊場景處理:針對性解決高發堵塞問題
長期停機后的防堵措施:
停機前,用去離子水沖洗管路2-3次,排空系統內的污水,避免殘留水質變質或結垢。
停機期間每月開機循環30分鐘,同時排污一次,防止管路內積水滋生細菌、產生沉積物。
高濕度/多粉塵環境強化防護:
增加過濾裝置的清潔頻率(每3-5天檢查一次濾網),必要時更換高精度濾網(精度3-5μm)。
定期檢查管路接口、閥門密封處,防止外部濕氣攜帶雜質滲入系統。
老舊管路的防堵改造:
更換老化、內壁粗糙的管路(如生銹的鐵管),改用不銹鋼或UPVC管路,減少雜質附著和水垢沉積。
在易堵塞部位(如閥門前后、換熱器進出口)加裝壓力表,若壓力差超過0.05MPa,及時排查是否存在堵塞。
四、關鍵注意事項
禁止混用不同類型的水質穩定劑,避免藥劑反應生成沉淀,反而造成堵塞。
清潔時避免使用硬度過高的毛刷或腐蝕性強的清潔劑,防止損傷管路和部件內壁。
若發現管路壓力異常升高、流量明顯下降或設備制冷效率驟降,需立即停機檢查,排查堵塞位置并清理,避免強制運行導致設備損壞。